以五育并举做面向未来的劳动教育
在“万物浇灌成长,自然滋养童心”课程理念下,我们希望学生在小农夫课程劳动系列活动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在实践中爱上劳动,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
于2018年7月正式成功立项的沙坪坝区区级劳动精品课“小农夫”,从2017年开始实施,将蔬菜、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科学实验、食育教育纳入课程,依托学校的万物启蒙园种植基地,开展小农夫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目标引领,活动实践,学生参与”,确立课程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亲近自然生活中不断成长,在种植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
经过一系列课程实践,我们设计了小农夫课程框架,制订了课程计划,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结合学校实际课程人员安排,创造性地设置长短课。全面整合学科资源,进行学校资源再开发。我们组建了一支课程整合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的课程实施核心队伍。教师结合任教年级和学科,使课程实施更有效果。
同时,学校创新性地开启了“空中种植”模式——利用学校楼顶打造“万物启蒙园”蔬果种植基地,依据农时把食育课程与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一年级新生量身设计了“走过启智门,播下希望种”的入学仪式。我们也努力打开学校围墙,与学校体育创新基地建设相结合,召开了虫鸟之灵、草木之美等为主题的运动会开幕式,让学生真实感知自然的力量和古人的智慧,在实践中弘扬爱劳动、爱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为更好地促进课程建设,从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多方面规划学生的发展定位,把课程评价落脚到学生的能力发展路径上,多元化设计评价内容。将美学、经济、道德等内容包含进去,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追求学生顺势全面发展。(作者:蒋方/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南开小学。)
-
案例分享——贵州省织金县第五小学
织金县第五小学坐落在贵州省织金县文腾街道向阳路(原城关镇向阳路)。学校占地7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1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启智楼、博学楼、追梦楼三幢教学楼。校园依山傍水、环境整洁、空气宜人。是一处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
案例分享——唐山丰南区第一幼儿园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幼儿园创建于1956年,1984年由老百货公司北侧迁至教育街西段。随着城区规划的进行,2005年6月丰南区第一幼儿园异地新建,投资500万元,占地14.7亩,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新建的一幼园区,设计理念超前,
-
案例分享——四川雅安市宝兴县综合中学
建设规模是占地70亩,总投资是1.5亿,今后容纳生源是1200个学位……
宝兴县综合高级中学项目的竣工将进一步完善我县教育设施体系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我县的教育水平。 -
案例分享——河南洛阳高级中学
洛宁一高中的前身为洛宁县中,始建于194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沧桑,栉风沐雨,走过了一段充满坎坷而又不断前行的曲折路程,为全国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洛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7月